热点资讯

你的位置:倍顺网-高效杠杆产品服务_国际杠杆配资市场拓展 > 倍顺网 > 对话滴灌通创始人李小加:小微企业“不傻也不坏” 传统金融人要放低身段

对话滴灌通创始人李小加:小微企业“不傻也不坏” 传统金融人要放低身段


发布日期:2024-03-10 03:01    点击次数:189


(原标题:对话滴灌通创始人李小加:小微企业“不傻也不坏” 传统金融人要放低身段)

近日港交所前CEO李小加创立的滴灌通“非股非债”模式引发了市场热议。

今年8月,滴灌通宣布完成4.58亿美元的C轮融资。自2021年创立以来,滴灌通成立短短3年左右,其最新估值已达17亿美元。

根据滴灌通澳门交易所(简称“澳交所”)官网披露的数据,截至今年9月29日,已有来自内地252个城市的9021家门店在澳交所挂牌,总发行金额达25亿元,全面覆盖餐饮、零售、服务和文体四大赛道。

滴灌通首创的金融模式是否成立?滴灌通与投资门店的分成比例如何?是否存在资金错配问题?如何防范刷单等作假风险?交易所为何未能落地香港?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独家专访了李小加,对上述问题作出了回应。

针对外界的种种解读和质疑,这位在国际金融圈摸爬滚打了数十年的老兵笑言,这些论调缘自传统金融人的“偏见”,“搞金融的人有一种天生的傲慢,觉得做小生意的人很可怜,得帮它。如果是这种心态,永远进不到小微的世界。”

李小加。资料图

伊斯兰金融认证

《21世纪》:我们知道最近滴灌通的澳交所得到了伊斯兰金融的认证,可能很多人对伊斯兰金融还比较陌生,相比传统金融,它的差异是在哪里?

李小加:伊斯兰金融是在伊斯兰世界的资本,无论是(伊斯兰国家)主权基金或是其控制的资金量都巨大无比。在《古兰经》中有一个重要的内容是不能收取利息,这一下子就把世界上很大的一块资产,特别是石油生成出来的财富,和世界上最大的资本市场完全隔绝。世界上最大的资本市场是债券市场,而债券市场的核心是借债付息,所以西方世界的金融和它基本没什么关系,但它也有很多钱进入世俗世界去投国际金融。

滴灌通的每日收入分成模式,从本质上符合伊斯兰教义,是承担风险的资本,根据大家的(情况),有收入的时候分(成),没收入的时候不分,万一生意失败了,也不会把你推到债务陷阱里。我们认为中国这个大经济体里的消费金融是符合做成伊斯兰金融的,这样东南亚、中东、海湾国家的很多资金,都有可能投入到中国市场。

《21世纪》:现在拿到了认证,是不是代表这些基金可以来投?

李小加:整个认证花了很长时间。

《21世纪》:大概多久?

李小加:将近一年。它的手续和调查很严格,现在拿到这样的一个认证,说明伊斯兰教的金融体系能够投这种产品。

《21世纪》:您刚提到的中东或东南亚信奉伊斯兰教的资金只能投它认证过的?

李小加:已经有中东的资金在我们这儿做,但目前参与的中东资金还都是它世俗市场上的资金,伊斯兰资金还没有来,但我们今天可以开始投资了。

《21世纪》:你们的新闻稿提到这个认证是伊斯兰金融对滴灌通首创的收入分成,不是贷款收息模式的确认。这句话算是对滴灌通模式争议的回应吗?

李小加:没有,只是时间上的巧合。

《21世纪》:这算是另外一个侧面的确认吗?

李小加:不是。伊斯兰给的认证核心不是贷款,收取的回报不是利息。

投资者最看重合规性

《21世纪》:滴灌通有很多大咖投资者,他们对滴灌通首创的所谓非股非债的模式有没有提出过质疑?

李小加:所有投资者最看重的就是合规性,以及有没有牌照,这属于尽职调查最基本的工作。假设国家认为这是一种借贷行为,因此要监管,那做的工作要严格得多。

《21世纪》:上次高波总在电话会上谈到涉及的司法管辖,以及每个司法管辖区在什么法律监管下做事,现在(滴灌通)在内地、香港、澳门、海外都有涉及,涉及到跨境投资,有意见认为一旦投资者出现维权问题,这么多司法管辖区涉及其中,会不会有一定的隐忧或者困难?

李小加:我觉得很多朋友特别喜欢杞人忧天,每个市场都有每个市场的监管,每个市场都有一系列投资者准入和投资者保护条例,在哪里运营,就必须守哪里的法,把这些红线守住。

《21世纪》:当时跟高波总聊,他说你们最初意向是想在香港拿牌照。

李小加:世界上最大的投资者群是传统金融,它只认“你(是不)是债”,最大的是固定收益投资者,银行、保险公司等是其中代表,其次是股票投资者,比例大概是8:2,全世界都是这样,他们只讲是股还是债,我们投的既不是股也不是债,因此它不会买。我们在中国的小生意群里,是非常简单朴素的生意逻辑,就是一起合伙开店,我出钱你出力,这是一种合同形式。由于中国数字化革命非常彻底,可以每天看到数据,把它变成每日收入分成的合同,这个合同就是简单的商业安排而已,而且这种商业安排是中国最早的《联营法》所做的事情,这个事情和金融半毛钱关系没有,是老百姓之间的安排。既然我们想投资,就得用它的逻辑来谈这个事。这是《联营法》的商业合同,那边是金融的债和股,这俩之间(差了)十万八千里。但我们知道他们这部分钱应该投给我们,那我们就把功能转换,(把)债务投资(比喻为)吃面包,(把)股权投资(比喻为)吃面条。我们在这边种麦子,该播种,该放化肥。要想让国际投资者投小微,得先出国,出了国,别人才可以在外面买,所以首先得办护照,办签证,把麦子磨成面,才会有人买。澳门交易所是第一站,把中国的麦子先变成面,把每日收入分成的合同和权益凭证(DRO,daily revenue obligations)绑在一块,订在一起,托管登记在澳门交易所,这时候它们都有“护照”了,外国人就可以考虑买了,这是第一步,要有国际交易所来做这个事。

每一个凭证代表的是一段时间的现金流,是很小的权益,没有人买单个的权益,所以要把澳门成千上万个小的权益证放在一个组合里,这个组合的份额有点像证券,我们问外面的大投资者谁要这个份额,有的基金会要,但是它借钱搞一部分,自己留一部分股权,把固定收益的部分卖给银行和保险公司。香港是管证券的地方,可以把它打包成固定收益的产品卖给只认固定收益的人。

我们跟香港谈“你给我做一个磨面厂好不好?”香港的监管者总是问你“你是面包还是面条?”我说“我不是面包也不是面条,是面粉”,它问“我们拿什么规则管你?”

但澳门对这个事很熟悉,因为它的博彩业每天都有收入,每天政府都把当天收入的比例拿走,作为政府的税收。它认为(磨面)很容易,在这儿监管就可以了。但我们还是要把“面”卖到香港变成“面包”和“面条”,所以香港作为金融中心是“大钱进小店”链条的一部分,我们要让世界上最大的钱进到中国最小的店,它不可能一下子跳过来,我们就弄“两站”。

图片来源:视觉中国

搞金融的人天生傲慢

《21世纪》:我们跟其他金融界的人聊了滴灌通的创新模式,他们认为滴灌通在拿很贵的资金投一些并没有很高利润的钱。这个模式是不是有资金的错配问题?比如说海外的一些国际的投资人,应该是股权的融资。

李小加:这里(涉及到)两种思维。一种思维(认为)“小生意已经很不容易了,你们还赚它这么多钱?”好像这是一种道德标准。还有一种人(认为)“小生意根本就没有那么多利润可以赚。”首先,如果不是好的小生意,我们也不会投。这个小生意如果愿意让我们投资,在我们的数据里边认为它是个好生意,是可以赚钱的。我们说清楚是来投资的,是来给你承担风险的,万一生意没有了,这是不用还的。这种股权类型的投资,如果把它看成是利息,比如投了腾讯初期股权,投了字节跳动股权,把它算成借贷回报的话,它给的那点钱和它今天已经得到的回报可能是几千倍,这算不算高利贷?这种投的是股权,我这种不是股权,但是类股权,是收入分成,收入低了,我就赚得少,(它)没有收入,我也没有,他一定清楚他得到的比付出的要多。

《21世纪》:因为以前这些小微企业很难拿到贷款,传统的金融机构也不太愿意投资他们。

李小加:搞金融的人有一种天生的傲慢,觉得做小生意的人很可怜,得帮它,如果是这种心态,永远进不到小微的世界。小微企业都是拿自己的储蓄,拿借来的钱开店,如果这个店没有1—2年内能回本的生意,没有人会干,所以它的回本周期都很快,就说明生意是非常好的。但是它单独承担生意风险的能力很弱,承担风险能力弱和生意好坏是两个不同的事。

《21世纪》:拿了你们的钱肯定是要付出成本的,会不会拉长它的回本时间?

李小加:它拿的是我们的钱,做的是无本生意。

系统不要激发人性黑暗面

《21世纪》:什么模式都不可能是完美的,您觉得非股非债的模式风险点在什么地方?

李小加:以前的资本都不完美,债对两边都不完美,对小店来说,成本低,风险大,一旦生意失败,倾家荡产。我给股权,承担风险,出了事,小店不用倾家荡产,但是小店也不愿意一直分钱,这是不完美的。每日收入分成可能是相对完美的,1.替小店承担风险,(小店)不用倾家荡产。2.不用一直分成,时间一到,(资本)撤出。这对(小店)来说是完美的。

但是投资者,又承担风险,又不能把所有的好处都拿到。投资者喜欢债的安全性,不喜欢债的回报率;喜欢股的回报率,不喜欢股的不安全。这个产品对投资者来说:1.承担了风险,回报要高于利息。2.每天都拿钱,风险递减。3.每日复利再投资,回报高。这样投资者拿到的是几乎和股权投资一样的回报,但是又有债券的安全性。

《21世纪》:整个体系非常依赖终端机的收入数据,风险如何把控?

李小加:我们会前置决策,提早知道这个小店的收入是多少,利润率是多少,算出来后才决定投或者不投,而且一定要为自己的错误买单。

《21世纪》:小店等于免费拿你的钱开店。

李小加:不是免费拿,开店之后我每天都会收钱。

《21世纪》:它如果亏本了,也不用还你的钱。

李小加:它自己的钱也亏在里边了。

《21世纪》:小店也需要出一部分钱?

李小加:目前是这样。即使不出钱的劳动创业者,也有一部分隐性的股权是给他的,如果这场生意做成了,我们的钱回来,他可以白得一大块,所以他并不是没有损失,机会成本是很大的。

《21世纪》:风控体系如何设置?

李小加:风控体系是投资者承担风险。小店想不想拿我的钱,愿意给我多少收入分成比例,它算得清清楚楚。我这边是靠前置性预测,预测错了,投资者得买单。我们是搞交易所的,到这儿来的投资者都是机构投资者、专业投资者,他们有风险判断能力,我们只是给它提供所有前置性的投资决策数据,如果投资者投资失败,发现交易所的数据不准,数据可信度不高,投资者就不来了。但如果交易所的系统越来越好,更便宜的钱愿意进来,最终会传导到小店端,就能把资金成本压下来。以前投一个公司是投它的一辈子,所以得关心它的前生、余生。

《21世纪》:要跟它一直绑定。

李小加:我得一辈子跟它绑定,所以我得把全世界能想到的事都想到,所以觉得这个事很难。而且把生意品类越分越细,在每一个细分品类里找特殊规律的时间就短了,等于是在非常近的未来,非常窄的范围内做判断。当决策变得非常窄,非常精准,前置的数据分析就会小得多,犯错的概率也小得多,而且既使第一天就错了,但是每天都收钱,(损失的)也只是一笔小钱。所以把事情都打碎,这件事情既变得更容易看准,又变得可以承担风险,而且形成每日(收入分成),最后的损失会相当小。同时,由于每笔钱都不多,小店骗投资者的风险和收入回报不匹配。

分成上限——自由现金流49%

《21世纪》:小店会不会刷单?

李小加:比如做50万元的生意,我借给你5万元,你骗我的动力是很小的,因为如果我发现了,50万的生意不让你做了,你的损失会很大,所以它没有骗的动力,它会希望平台成为它源源不断的资金来源。金融的人要把自己的地位放低一点。

《21世纪》:放低身段。

李小加:这是金融人的一种傲慢。(小店)既不傻也不坏,就是生意人,把生意做成基础人性的安排,比如收入分成的要求,可能分的自由现金流的49%,也就是首先我得知道可分的自由现金流是多少,比如自由现金流是20,我们最多收9。如果我是18,你是2,等于是你给我打工,这违反人性。所以在产品设计和基础设计中把人性的因素反映进去,小店主不会变坏。

《21世纪》:不要激发他黑暗的一面。

李小加:做了滴灌通以后,我对小生意人充满了尊敬。

“样板间”到交易所

《21世纪》:您上次在会上提到第二阶段会继续做大量,在资金端会不会有新的融资?引导基金的退出情况怎么样?

李小加:资产端越大,资金端越多;资金端越多,资产端越大。现在还得靠自己组织种子资金,我们像种子,在一个花盆里面先弄盆栽,盆栽弄成盆景,然后弄成样板间。开始是样板间,后来是可以住的样板间,然后直接卖掉。我们从完全自己做,投资者做我们的LP(有限合伙人),进入到第二(阶段),我们是生产—卖掉—生产—卖掉。第三阶段,有足够的人知道怎么生产,第三方的人都来生产,我们自己就不生产了,我们自己变成(交易所)。有人说“你是裁判员,又是运动员”。如果今天我不是运动员,大家都不知道这球怎么踢。

《21世纪》:因为没玩过。

李小加:你们先看我玩,玩着玩着,有人说“我也跟着玩”,玩久了,我自己的人就撤出,只做裁判员。

《21世纪》:近期还有什么融资计划吗?

李小加:没有,我们自己股东层面不需要钱了,(但是)这个生态还需要很多钱,明年1月份我们会公布《滴灌通通用会计准则》。

1月公布滴灌通会计准则

《21世纪》:这些小店会弄这些会计报表吗?

李小加:1月份会出来我们给每个小店做的会计报表,比如这个小店是包子铺,大概在哪里,有多少张台子,跟它签的合同投了多少钱,分成比例,这是合同的静态披露。我们今天从这个小店的这张合同里收了多少钱。这个700天的合同已经走了390天了,到390天累计收了多少钱,摊销是多少,合同到390天是在赚钱还是亏钱。

《21世纪》:1万多家店每家都要做(报表)?

李小加:每家都做。还剩下300多天,根据过去的规律,预期还能再收多少钱。

《21世纪》:做这个报表的目的是什么?

李小加:目的是不用天天给投资者解释。

《21世纪》:投资者还是在原有的那一套(逻辑里)?

李小加:对,他突然发现每一个合同就是一个小上市公司,是每天都有财务报表的小上市公司,这小上市公司可能就几百天的生命周期,我每天知道这些小上市公司收了多少钱,累计收了多少钱,还有多少钱可以收,有人要买,它就可以来我这儿“上市”,等于让每个合同变成一个小的虚拟公司。

《21世纪》:是一个标准化的公司。

李小加:每一个都是DRO公布的,买的人不管买到的是什么,都会知道它的现金流表、损益表、资产负债表。

《21世纪》:这样的话大量的钱就会来了?

李小加:对,钱就大量来了。

《21世纪》:投资人就能一目了然。

李小加:我们就不光是自营模式,(而变成)自销模式。

《21世纪》:到了这个节点比较成熟了,可以(转成自销模式)?

李小加:我们现在有一万多家店,年底可能到两万家店,每一家只要一卖出去,都摆在上面,等于这些公司上市了。

《21世纪》:在澳交所上市?

李小加:对。每天都公布财务报表,哪个公司能做到?在国内上市的公司有季度表,季度表只会公布总数,我这儿是把每个小店视作一个单位。

《21世纪》:但是很多是连锁店。

李小加:在我这儿上来的是一个个合同,只是店的合同,这个店倒了,别的店会接着收钱。只是用品牌建好的数据手段管控,现在越来越进入滴灌到根。

(袁思杰对此文亦有贡献)